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宏观 >

酒过三巡再看!90%的城市,都没有谈上涨的资格!

2023-02-17 16:06:34来源:财经白话专栏

作者:子非鱼

01 | 楼市多空博弈

在昨天的文章中,已经说过,当下各种复苏、售罄、售楼处人气爆满、成交量网签量猛涨的消息。

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,各路牛鬼蛇神都在想着从中分一杯羹。


【资料图】

普通民众需要有定力,不要人云亦云,亦步亦趋,需要有自己的判断。

当然,我说这些话,并不是说当下没有城市回暖,而是强调,有些城市纯属是在蹭热度,打心理战。

普通人要判断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否回暖,不要只看当下。看当下,几乎都在回暖。逻辑很简单,去年是啥情况,今年又是啥情况,大家心知肚明。

去年是楼市的大萧条,现在全面放开了,成交量岂能不好转。所谓的成交量上涨,也不过是去年那种环境下,一个月成交了1000套,现在一个月成交了1500套,看似上涨了50%,非常华丽的数据,但如果放在长线当中比较,和正常年份的市场比较,能经得起比较吗?

大多数城市都够呛。

以过去三个月的二手房成交量来看,除了上海,苏州,成都,宁波,东莞等少数城市有两个月突破了荣枯线外,其余均还差得远。

换句话说,目前虽然成交量有所回暖,但90%的城市仍没有谈房价上涨的资格。

从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来看,大体也是如此。

我们只看二手房数据吧,因为一手房存在区域性开盘因素,无法反映真实的市场变化,二手房才能更好反映出市场。

70个城市中,1月份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才13个,下跌的有57个。同比上涨的城市6个,下跌的城市64个。

统计局采取的是抽样调查法,虽然只统计了70个城市,但反映的却是全国整体情况。

这意味着,1月份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仍在下跌。

数据:国家统计局

02 | 没有大波动的力量

当然,同时我们也要看到,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在减少,上涨的城市在增加。上涨的城市是13个,较去年12月份增加了6个。

成交量好转是理所当然的,部分城市核心板块有所起势也难怪。你看了1月份的金融数据就能明白。

广义货币(M2)余额273.81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6%,创下2016年年中以来最高水平。

2013年3月,M2首次突破100万亿;之后花了7年时间,在2020年1月站上200万亿;3年后的今天,M2已突破273万亿,年底很大可能突破300万亿。

广义货币增速一般被视作印钞速度。

货币滚滚而来,利率在不断下降,尽管还没有引发资产价格的大波动,但强大的推动力,或多或少都会上涨一些。

但能否引发大波动,我个人觉得很难。因为,尽管房价经历了去年的普调,但也只是从超超高价跌到了超高价。

以深圳来说,经历了两年的调整,均价也只是从7万元跌到了6.5万元。一套100平米的房子,从700万跌到650万,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人来说有啥区别。

我之所以强调货币之水汹涌而来,也很难推动资产价格大波动的理由在于,房价已经形成了中产和普通工薪阶层的天堑。对于很多人来说,哪怕你银行的贷款门槛再低,购房的利率为零,首付不断下调,也没用。买不起啊。

首付低,即便上了车,那后面的按揭高啊。

印钞速度加快,只是好了中产以上人群,他们可以有更低的利率来买房投资。但这批人毕竟是少数,中国月薪超过5000需要纳税的人只有1.4亿人,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年收入超百万的人数合计不超过50万,要知道四大一线城市的总人口8300万。

那些没有被生活蹂躏过的00后,还大言不惭地预期十年后月收入能轻松过百万。

说这些话的意思是告诉大家,中国的高收入人群是极少数,普通人才是绝大多数。想要单纯依靠高收入人群来撑起房价,最多也就只能撑起热点城市核心板块而已。

房价形成的天堑,让相当一批普通人群有心无力,虽然有购房需求,但没有实力,只能是无效需求。

这就决定了很多城市,尤其是房价虚高的城市,即便在一季度迎来了成交量的小阳春,后续也难持久。

当下能够进场的,都是有实力的人群,但能否形成持久力,则需要普通人来支撑。房价如果还继续上涨,普通人谁能支撑得住。

看到很多业内人士说,新一轮大基建来了,熟悉的配方,熟悉的味道,房价很难压制得住。

理论虽如此,但这一轮和2008年的情况大不一样。那时候,我们的房价没有这般高不可攀,而且当时大家的收入蒸蒸日上,对未来预期满满。

然而,如今是什么情况。房价已经形成了天堑,很多人穷尽一生都没法在自己所工作的大城市买房,而且收入和预期都不够明确。

而且,如今世界秩序撕裂,火药味十足的局面下,中产也不敢​再乱买了。

试问,大涨的动力何在?

所以,普通人不要被最近楼市的表现吓到,也不要被部分开发商的叫涨吓到。酒桌上有个习惯,一般都是酒过三巡才吐真言,楼市,我们也不妨等酒过三巡再看。

只有那些能够在成交量上持久发力的城市,才算真正的回暖。韧性才是试金石,但这些城市少之又少。

03​ | 楼市基本面并没有太大改善

最后说说结论吧。

目前市场虽然在回暖之中,但行业的基本面没有太大改善。2023年尽管会比2022年要好,但小阳春注定只属于核心城市的核心板块。

至于其他城市和核心城市的非热门板块,不必太过着急。

有人现在还在担心晚上车一旦房价上涨,就得多花成本。

这种担心多余了。退一步讲,即便你所在的城市有所上涨,也不可能出现大波动。国家允不允许还是其次,关键是,现在无论哪座城市都没有快速拉升的底气和力量。

一方面,人口已经见顶。去年全国人口减少了85万,这是三年自然灾害之后,61年来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。

另一方面, 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较2021年仅增加0.5%,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化速率告别了高速阶段,进入了缓慢阶段。

过去二十多年房价快速拉升,是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快速进行下的人口红利推动的结果,如今这种红利正在终结,哪还有大波动的力量?

单纯靠高收入人群吗?高收入人群毕竟是极少数,而且即便高收入人群现在还愿意玩击鼓传花的游戏,最终还是得依靠普通人群来接盘,才能完成最终的游戏闭环。

大疫三年,让普通人整明白了很多事情,也让很多普通人距离购房实力更远了。不愿意,也没有实力去接盘,应该是很多普通人最真实的现状。

关键词: 酒过三巡 房价上涨 一线城市

上一篇:
下一篇: